关闭

你关心的餐饮头条

带您体验张亮麻辣烫

带您了解我们的行业

麻辣烫餐饮业:在暴利与生存困境中寻求平衡

时间:2025-09-08
来源:张亮麻辣烫

  站在商业街的麻辣烫店门口,浓烈的香料气息裹挟着市井烟火扑面而来。透过落地玻璃望去,不锈钢食格里码放整齐的食材与沸腾的骨汤形成鲜明对比。这条不足百米的街道上,三家不同品牌的麻辣烫门店正上演着无声较量,印证着这个行业的真实生态——有人月入百万风光无限,也有人四个月血本无归黯然离场。

  一、资本涌入背后的暴利神话

  "38元的素菜套餐"争议背后,是麻辣烫行业令人咋舌的利润结构。按称重计费模式下,素菜平均毛利率可达70%-80%,即便是成本较高的荤菜,利润率仍维持在60%以上。当传统餐饮业困于"三高一低"(高房租、高人力、高食材成本、低利润)时,麻辣烫凭借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极低的用工门槛,构建起独特的成本护城河。

  二、繁荣表象下的行业裂痕

  与资本市场的狂热形成反差的,是大量个体经营者的生存困境。加盟商王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:每月2万房租、5个员工工资,外加2万元的食材损耗,日营业额需稳定在3000元以上才能保本。但现实是,品牌总部承诺的选址评估常流于形式,导致新店开业即陷入同质化竞争。"周边3公里内有7家麻辣烫店,大家只能靠低价竞争,最后谁也活不好。"这印证了行业调查数据——新开门店存活率不足40%。

麻辣烫餐饮业:在暴利与生存困境中寻求平衡

  三、破解盈利困局的生存法则

  在广州增城某城中村,一家夫妻店用日均18小时的超长营业时间,硬生生在麻辣烫红海中撕开口子。其成功密码在于精准的选址策略:3家电子厂、2个城中村构成的稳定客源,辅以凌晨档口的夜宵经营。更关键的盈利支点是自建中央厨房,将食材成本压缩30%,并通过自制特色汤底形成产品差异化。这种"前端极致坪效+后端成本控制"的模式,让这家40㎡小店创造出月流水50万的业绩。

  麻辣烫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型阵痛。当资本助推下的规模扩张遭遇市场饱和,决定生死的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能力,而是供应链管理、成本控制和差异化创新的综合较量。那些能平衡暴利诱惑与经营本质的玩家,终将在洗牌中站稳脚跟。


关闭